近年來,鳳陽縣堅持把健康脫貧當成首要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來抓,積極開展“兩干一醫”新模式,全力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讓全縣貧困患者能享受到施治精準、保障有力、途徑暢通的就醫環境。
“血壓正常,心率正常,回去注意低鹽飲食。”在小溪河鎮梨園村衛生室,村醫石永生正在給貧困戶做定期身體檢查。
對于一些行動不便的貧困戶,該縣創新實施“兩干一醫”模式,定期組織村醫、扶貧專干和計生專干逐戶上門體檢。貧困戶不僅能夠隨時掌握身體健康狀況,而且可以小病不出村,看病更方便。
“我們的檢查都是定期的,村醫不超過20天就到我家來一趟,給我們交代的清清楚楚,我們現在各方面都很放心。”貧困戶劉玉學高興地說。
(圖為村醫上門為貧困戶進行體檢)
健康脫貧的有效落實離不開不斷提升的服務水平和穩步增強的硬件條件。勤豐村作為鳳陽縣總鋪鎮最偏遠的一個村,以前的村衛生室只是一小間平房,地方小、環境差、缺少醫療設備,經常因為硬件的缺失讓老村醫陳丙立沒法開展正常的治療。今年7月份,由政府出資興建的新衛生室正式投入使用,整潔的環境、齊備的藥品和嶄新的醫療設備再一次激發了老村醫干事的熱情,周圍的群眾也都滿心歡喜。
“這個新衛生室又寬敞又大方,又干凈又利索,我們現在看病更放心了。”總鋪鎮勤豐村群眾宮玉師高興地說。
“我們現在配備了很多服務設施,藥品增加了很多,我們能更好地為轄區老百姓服務,可以說小病不出村。”總鋪鎮勤豐村村醫陳丙立說。
截至今年,鳳陽縣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到了應簽盡簽,簽約人數共23002人,專項救治患有34種大病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112人,救治率達100%。隨著“351”、“180”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實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能少花錢、不花錢的看病,有效防止了已脫貧戶因病返貧。
“我今年4月分因為腦梗塞冠心病在小溪河鎮醫院住院的,前后住了有十天院, 總花費在2000多塊錢,最后出院我自己只花了140多塊錢。”小溪河鎮梨園村貧困戶顧圣章說。
2019年,縣財政投入400萬元???,用于全縣188所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另投入100萬元,用于162個村衛生室衛生廁所新建及改造醫療設施,與此同時“351”兜底保障總費用308.50萬元,貧困人口綜合報銷比例91.76%,慢性病診療5.68萬人次,總費用2958.77萬元,“180”補充保障資金支付56805人次,共計631.48萬元,實際報銷比例93.92%。(陳雪琪 杜同心)